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国服饰专栏|1920s~1930s中国有时装设计这回事吗?

2023-02-06 12:23:35 1168

摘要: 在中国,提起时装设计,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个叫做皮尔·卡丹的法国人——他是文革之后第一个进入中国举办时装表演的西方设计师。但中国的时装设计却远远比这个时间要来的早。事实上,中国人很早就有时装的概念了。古时对此的说法为“时世装”。唐朝就...

在中国,提起时装设计,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那个叫做皮尔·卡丹的法国人——他是文革之后第一个进入中国举办时装表演的西方设计师。但中国的时装设计却远远比这个时间要来的早。事实上,中国人很早就有时装的概念了。古时对此的说法为“时世装”。唐朝就有不少描写时世装的诗歌作品。让我们慢慢讲述古往今来,中国的“时装”。

@洛梅笙 自由撰稿人

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与西方时装史

挚爱明朝及民国服饰

以及新艺术主义和Art Deco风格

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举行的首次时装秀,当时参加看秀的人,必须经过严格政治背景审查。大家全程面色肃穆,和今天我们所经历的热闹优雅的时装秀气氛截然不同。

中国称得上全世界在服装上较早完成制度性与时装性区别并立的国家,但这一点几乎被当代的国人误会了,要么认为中国古代在服装上是一个死水微澜的世界,要么把古人想象成一群自由浪漫想啥穿啥天马行空的异次元。但古人确实对时装有一种超乎寻常的不信任,比如他们会把许多流行称之为“服妖”(即不正常的服饰),尤其是某些不好的事件发生的时候,就会把原因归咎为大家流行了什么“服妖”而引发了不详。

早在二十世纪的头个十年,就有许多画家开始画时装美人。虽然这些形式的确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女装流行,但直到二十年代,大家才开始真正有意识地将它当成一种单独的存在,而不只是美术作品的附庸。当然,也有人表示看不懂,说这些画家转了行或兼职当服装设计师,不过是“买些东西洋的时新标本”进行揣摩,然后弄得女性奇装异服。但这些早期的服装设计师,的确是给所谓的“中国设计”上了一课,因为他们所设计的,常常并非单纯的洋装,而是带有西方元素的中国流行。

1911年,大汉报女主笔张昭汉,梳东洋髻,穿洋服

1914年的知识女性装扮,相比于妓女伶人的珠光宝器,她们更崇尚朴素雅洁的风格,这一点似乎在今天也是一样

旦杜宇和陈映霞是最早吃螃蟹的人。当时他们开始在《图画周刊》上发表时装画,其它报刊如《申报》、《北洋画报》、《良友》等也紧随其上。这些人对服装的重点即改良中装,使它看上去既撷取西洋元素的优点,又可以保留中式特色。这些服装款式随即以报纸、杂志以及广告(月份牌,火花)等形式向外扩散。

1926年 《图画时报》中展示的夏装

陈映霞在二十年代早期的时装插画

1927年《北洋画报》上的时装插画

杭稺英在二十年代末创作的月份牌中的时装,带有明显的西方新兴的立裁的特征

这些服装设计,首先会将一些西方元素带进中式服装。最明显的,如20年代早期的领子——竖领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西方的圆领、方领、海军领等,都出现在了这些新装之上。又或者像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的一类晚装旗袍,借鉴了当时西方流行的大裙摆的款式,把裙子的部分设计成了百褶式样。

1921年的一张月份牌上,穿方口领袄裙的女性

1923年 陈映霞所绘时装插画中身穿水手领袄裙的时髦女性

20年代晚期,上海先施公司时装新刊中发布的新式女装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 身穿时装旗袍裙的女画家关紫半,裙子用细纱做百褶

还有一类新装,则明显受到当时ART DECO风格流行的影响,开始在衣服上出现许多ART DECO的标志性符号。比如,太阳的放射性图案,还有重复式的条纹或块状物,这些事实上都是与早期的工业革命有关的。阳光代表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重复的条纹或几何纹则代表机械性。

二十年代末,旗袍一边带有放射性的图案

二十年代末先施公司《时装新刊》的时装画上的ART DECO图案

ART DECO的另一特征是异国文化元素,这也给当时的中式时装带来很大的设计空间。但当时在时装设计中加入中式元素是为了让服装显得更时尚,而非像今天这样,为了显得更传统。比如当时大量使用的云头、江牙海水、龙纹、水墨等等,这些都是已经被民国第一代设计师玩滥的梗而已。

二十年代香烟广告画上的女子穿着,同样借鉴了ART DECO异国文化元素的设计,使用了大量的云头纹

1927年《良友》中的时装画冬装,带皮草出锋的龙纹刺绣斗篷。这种唯美而时尚的时装描绘,和今天的日本漫画如出一辙。

到了三十年代,服装也开始转向了修长与苗条,这同样是紧随西方的流行趋势。可以说,民国的时装设计,是在中国建立了另一个以西方时尚为基础的某种独立的世界。当时的整个文化气围也造就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这是中国与日本非常不同的地方(日本的时装和传统服装始终是两个独立的体系)。这种改良,好的地方当然是创造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中国设计,坏的是由于对西方的过度依赖,导致在西方时尚于60年代的颠覆性多元化革命后,由于政治文化的各种因素,再也无法获得稳定的养份,最终走向崩塌。 到了三十年代,服装也开始转向了修长与苗条,这同样是紧随西方的流行趋势。可以说,民国的时装设计,是在中国建立了另一个以西方时尚为基础的某种独立的世界。当时的整个文化气围也造就了它生动活泼的一面,这是中国与日本非常不同的地方(日本的时装和传统服装始终是两个独立的体系)。这种改良,好的地方当然是创造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中国设计,坏的是由于对西方的过度依赖,导致在西方时尚于60年代的颠覆性多元化革命后,由于政治文化的各种因素,再也无法获得稳定的养份,最终走向崩塌。

1931年 《良友》时装画

30年代中期 《图画晨报》时装画中的窄瘦旗袍和冬装大衣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