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32:03 | 浏览:1089
历史上的建水,曾是彝族人的聚散地,也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最为充分的地区。由于历史缘故,建水彝族服饰多种多样,缤纷多彩,被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有的以补、绣工艺结合,有的以工艺花边拼组,有的以滚、补、挑装饰,从布料选择,再到精心刺绣挑花,每道工序都是费工费时的技艺,需要投入相当大的劳动量。现在,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曲江镇彝族服饰)
彝族妇女的刺绣本领十分高超,无论在腰带、衣裤,还是在鞋上都绣有极美的图案,图案为圆形、弯尺形、八角形等花鸟图案,手法采用十字绣、平绣等多种手法。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和承传了灿烂的服饰文化,其花样、款式既古老又精美,各种刺绣极为丰富。
(青龙镇彝族服饰)
居住于建水北部山区的彝族,遍布曲江、利民、盘江、甸尾、李浩寨等乡镇,与汉族交往密切,经济文化相对发达,服饰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多。男性服饰装饰少,服饰色调有青、蓝、白等。一般上着中领对襟衣,下穿宽裆打折裤,足蹬多层毛边布鞋。节日盛装时外罩一件领褂。女性内穿中领右衽大襟衣,外套绣花围腰,下着宽腿扭裆裤,裤角边有装饰。头饰常将长发编成独辫并续接假发辫,在接发处用红绳缠绕三道,再以沙帕包裹,盘于头顶,后头露出三道红头绳,所以又称“三道红”。此服饰亦被专家、学者称为建水型彝族服饰。
(曲江镇彝族服饰)
南部彝族地区(官厅、坡头、青龙、普雄等地)由于相对封闭,传统民族服饰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保留得较为完整,传统色彩较为浓重。男子仍保持民族服饰,上着双领对襟短衣,内衣多为浅色,外衣为青蓝色,下摆、衣领、衣带上绣有三片叶子组成的花纹图案,前襟以密密麻麻的布纽袢为装饰,实际使用暗扣或银纽扣。下作宽腿扭裆裤,腰系绣花套带,足蹬船邦绣花毛边布鞋。
(官厅镇彝族服饰)
(官厅镇彝族服饰)
(青龙镇男子彝族服饰)
聚居于坡头乡大石洞的彝族妇女,发辫编为左右两辫,扎红黄两色头绳,辫端系以绒球数个,盘于头顶,包以头帕,仅露出绒球于脑后,坠耳环。着青黑色宽松外衣,左襟大摆,银币为扣。紧袖及腕,袖口镶三道白色或黄色的绣有图案的花边。下穿宽裆打折裤,裤角亦绣花边三道。
(坡头乡彝族服饰)
(坡头乡彝族服饰头饰)
(坡头乡彝族服饰三道红)
(官厅镇彝族服饰——鞋)
文丨黄忠贵
图 |何锦 黄耀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红河文旅
初冬的脚步越来越近,温度一天比一天低,男士们都准备好过冬的穿搭了吗?近日七匹狼服饰推出2022冬装新款,以多元型格探索未知新境,再度引领男装潮流,不仅是商务职场的最佳装束,亦是时尚潮人对精致细节的追求以及对品质生活的态度。融合经典与新潮特色
【活动介绍】沈从文、王㐨(xu)合著的《中国服饰史》是一部既简明,又丰富的服饰史入门著作,语言精当,图像丰富,可以从中掌握中国服饰发展的基本脉络。沈从文继承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物法”,综合文献与考古材料里的图像、实物来考证。但各种材料都有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的服饰发型总是在不断的变迁!小编收集整理了我国古代各主要朝代的服饰变迁过程。
时尚圈每年都会公布流行色。比如2017年的尼加拉瓜蓝(Niagara)、樱草黄(Primrose Yellow)、火焰红(Flame)等等,都被选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主导服饰流行的时髦色。不过在很久以前的中国,人们就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某些初步
中国的团扇元素作为极具东方气质的饰品,经常会出现在时装的T台上。比如Gucci的2017年春夏系列,有些模特手里就拿着团扇(虽然扇面上打着明晃晃的logo)。Heaven Gaia 的2017年春夏系列中,圆明园系列团扇也非常醒目……这把好
为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了阅读指导目录。来自国家教材委、有关高校、研究机构和中小学校的110多人的专家团队,将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收入其中。《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沈先生自1963年受周恩来总理的嘱托而作,它
随着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国人的消费水平和鉴赏能力不断升级,在产品日趋同质化的当下,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已经由产品的使用价值向它们能否为自己带来情感共鸣和文化归属感。品牌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从文化角度入手进行设计成为塑造和提升
去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开办的“华夏衣裳——国际训练营”的课程学习,第一课就是历代服饰古籍图书索引方面的专家谢大勇老师的讲座,初步了解了一些我国古代服饰典籍的种类与查阅方式,很是受益。不过毕竟本人才疏学浅,目前已到了年事有点高且平日里不
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度成为流行。然而人们对于汉服却知之甚少,不仅对于“汉服”这个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对于汉服结构的名称也缺乏了解,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了。所谓的“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