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25:47 | 浏览:910
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实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生活画卷。
近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这个展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本文来自:国家博物馆(略有精简)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左传·定公十年》
本次展览中有数十件一级品,例如这幅极少展出的国博馆藏的宋代《中兴四将图》↓↓↓
“中兴四将”指宋室南渡过程中的四位战功卓绝的将领,具体人物尚有出入,据现有榜题所示,四将依次为“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及“岳鄂王飞”。画中四将着圆领袍服,或戴巾子、或戴幞头、或戴平帻、或戴军中便帽,脚着靴,皆为文官装束。四将各有一武官侍从,身着便装,便装外加彩绣捍腰,此装束多见于契丹、女真胡骑,于中原武将常服中较少见,应为当时南宋忠义军装束。
相传此图为南宋绍熙年间画院待诏刘松年绘。图中所绘诸将,比例准确,姿态自然,神情各异,线条劲健流美。侍者的年龄和相貌各异,但均身姿挺健,表情恭谨、机敏,颇有军士风范,确是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本图及拖尾有项元汴、项德新父子钤印十余方,乾隆八玺钤全,又有嘉庆、宣统印玺。此卷经多书记录,是一幅流传有序的画作。
“热身”完毕
我们看看展厅里
都有哪些精美展品吧!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本次展览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栩栩如生的人像、精美考究的服饰,最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服饰之美。
再往下,就是六个部分的超大体量,从先秦到清代,中国古代服饰的演变娓娓道来。
第一单元 先秦服饰
战国 组玉佩
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 着深衣的木俑(一对)
国家博物馆藏
春秋 六棱金带钩
国家博物馆藏
战国 嵌金玉龙纹铁带钩
国家博物馆藏
>向上滑动查看展品<
商周时期,统治者推崇“礼制”,使服饰的等级区分系统化,后世相继沿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对服饰有较大影响。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并引进胡服。
○
○
第二单元 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
西汉 蟠龙双龟纹鎏金铜带头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西汉 武士俑
国家博物馆藏
西汉 有孔金带头(附穿针)
徐州博物馆藏
汉 彩绘木雕女舞俑
国家博物馆藏
南北朝 彩绘十字髻女立俑
国家博物馆藏
>向上滑动查看展品<
秦汉时期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确立了一整套服饰制度,成为大一统王朝等级礼法制度的标志。冠制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品阶以至官职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民族融合的同时也伴随着服饰的革新。南朝保留下来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而后者服装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中华服饰文化取得了新的发展。
○
○
第三单元隋唐五代服饰
唐 戴鹖冠三彩俑
国家博物馆藏
唐 戴进贤冠三彩俑
国家博物馆藏
唐 着半臂女侍俑
国家博物馆藏
>向上滑动查看展品<
隋唐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隋代对汉魏冠冕仪制的恢复,为唐代服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唐代疆域广大,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促使服装发展空前繁荣。当时的长安等城市居住有大量外国人,服饰上吸收了胡服的部分特点,发展出款式新颖、色彩绮丽、图案丰富的唐代服饰。
○
○
第四单元 宋辽金西夏元服饰
宋 中兴四将图
国家博物馆藏
宋 仪仗俑
国家博物馆藏
明 元世祖画像
国家博物馆藏
明 元武宗画像
国家博物馆藏
>向上滑动查看展品<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动乱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程朱理学”占据了宋代的思想统治地位,影响了宋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在服饰上表现为一种简朴、内敛的倾向。与此同时,和两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皆与中原汉民族之间产生了交融,汉服胡化和胡服汉化是民族交融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元代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并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而建立了冠服制度。
○
○
第五单元 明代服饰
明 陇西恭献王李贞像
国家博物馆藏
清 孝亲曹国长公主像
国家博物馆藏
明 金丝䯼髻
无锡博物院藏
明 楼阁人物金簪
国家博物馆藏
明 “嘉靖廿六年”金帔坠(一对)
国家博物馆藏
>向上滑动查看展品<
明初恢复汉唐传统,承袭唐宋的幞头、圆领袍衫、玉带,奠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并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服装仪制,以补子、纹样、佩绶、服色、牙牌等来区分官员品级。由于明代政府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
○
○
第六单元 清代服饰
清 康熙御用石青实地纱片金边单朝衣
国家博物馆藏
清 皇朝礼器图
国家博物馆藏
清 金鱼纹元宝底旗鞋
国家博物馆藏
清 天青纱多重镶滚女衫
国家博物馆藏
清 雪青色绸绣仕女花卉阑干裙
国家博物馆藏
>向上滑动查看展品<
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废除汉族传统冕冠制度。统治者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均具有明显的满民族文化特征,在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其服饰在保留本民族便于骑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将汉民族服饰中所包含的礼制思想,以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
近日来,随着“汉服热”的出现,全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古代服饰感兴趣,那么有机会就一起来看展吧~
立足亚洲 面向世界
传递论坛最新动态 促进亚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对话的传达者 亚洲共同发展的瞭望者
本文逻辑:01、行业概况02、行业发展历程: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期03、行业政策背景:政策持续加码,加速行业渗透融合04、行业发展现状05、行业竞争格局06、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2900字,6-8分钟)01、行业概况1、定义中国信通院对虚拟
5月6日晚,海外虚拟主播vox在B站的邀请下,开启了中国直播首秀,这位虚拟主播完全使用英文和B站的网友们沟通交流,从最终数据上来看,直播时长共计1.7小时,营收111万人民币,付费人数接近4万人次,互动人数更是超过了5万人次,在当晚登上了实
随着政府企业及互联网大厂积极布局元宇宙赛道,元宇宙概念将为虚拟人和虚拟场景提供商业化契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074.9亿元和62.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的服饰发型总是在不断的变迁!小编收集整理了我国古代各主要朝代的服饰变迁过程。
歌剧《图兰朵》讲述的是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作者普契尼终其一生都没到过中国,更谈不上了解中国,在全无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服饰自然天马行空。比如1961年Cecil Beaton为著名女高音歌唱家Birgit Nilsson设计的图兰朵戏
时尚圈每年都会公布流行色。比如2017年的尼加拉瓜蓝(Niagara)、樱草黄(Primrose Yellow)、火焰红(Flame)等等,都被选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主导服饰流行的时髦色。不过在很久以前的中国,人们就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某些初步
作者:许倩日前,一场“汉服”与“韩服”的争论在网上引发热议,起因为于正新剧中一张演员身着明朝汉服的剧照掀起网友对汉服的大讨论,随后,以中国历史研究院为代表的业内机构也发表了“衣冠文物,悉同中国”的史实性说明。热议的背后反映出网友对汉服的关注
中国的团扇元素作为极具东方气质的饰品,经常会出现在时装的T台上。比如Gucci的2017年春夏系列,有些模特手里就拿着团扇(虽然扇面上打着明晃晃的logo)。Heaven Gaia 的2017年春夏系列中,圆明园系列团扇也非常醒目……这把好
挨过风雨交加、冰霜相逼的2020年,服饰行业并没有在2021年真正松口气。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服饰类商品零售额在2021年一季度迎来短暂复苏后,二季度开始掉转直下,三季度更是迎来显著下滑。虽然考虑到2020年三季度出现了消费复苏,但2021
历史上的建水,曾是彝族人的聚散地,也是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交融最为充分的地区。由于历史缘故,建水彝族服饰多种多样,缤纷多彩,被史学家称之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建水彝族服饰的制作,有的以补、绣工艺结合,有的以工艺花边拼组,有的以滚、补、挑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