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12:20:18 | 浏览:724
传统服饰的样式与演变,向来能勾起人们的探索兴趣。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衣服由最初的“蔽体、保暖”两大功能,逐渐演化为具有格调的装饰物。中国古代服饰有哪些样式?穿着又有什么讲究?服装演变的背后,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哪些变迁?两本书带你“全方位”了解中国古代服饰!
《中国服饰史》
著者:黄能馥,陈娟娟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服饰史》以中国服饰文化的起源、形成、繁荣、发展、演变全过程的物质性特点和精神性特点为对象,记述了各个历史时期服饰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涉及服饰门类、穿着方式、服饰制度、服饰材料、服饰纹样、发式打扮诸方面。
《中国服饰之美》
著者:王亚蓉,贺阳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服饰之美》以传统服饰为基点,内容涉及历代传统服饰的考古发现与保护研究、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与复织、运用中国传统元素设计创新服饰等。多角度、多维度对服饰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彰显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永恒魅力。
古代服饰的质地、款式、颜色、纹饰等都有规定和限制。衣着打扮,往往是个人社会阶层的体现。
质地明贵贱
在古代,平民百姓大多穿粗布衣。布衣是油麻、葛、毛及棉花等纤维材料织成的衣物,相对于用丝织出的“帛”,质粗而价低。上古之时,贵族用丝帛作衣服,平民百姓除了老者允许着装丝衣外,其余的只能身穿布衣。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长短显身份
李商隐在《杂纂》中说:“仆子著鞋袜,衣裳宽长,失仆子样。”因为“衣裳宽长”是有身份的人的服装,仆人往往是穿短衣的。
服色分地位
“品色衣”,指官员的官职不同,所着官服的颜色也各不相同。该制度起始于北周,形成于唐朝,宋元明清沿用时,只在局部做了一些小的调整。
以唐代为例,官分九品,三品以上着紫色,四品深红,五品浅红,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便有遭贬后官职卑微之意。
纹样有讲究
皇帝的龙袍上绣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水草、火、粉米、黼、黻,取九五之尊之意,是最高等级的纹饰。
明清官员的品级也可以通过纹饰来分辨。文官官服一律用鸟类来区别等级高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武官以猛兽为官服补子图案,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子,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想要了解更多?快去杨浦区图书馆,借阅《中国服饰史》《中国服饰之美》两本书来细细品读吧!
资料:区图书馆
编辑:吴百欣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
纵观古今中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并且说到我国的姓氏,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各有特色。同时,姓氏也是划分家族的一个标签,其也成为了一种符号和标志,我们在为孩子起名字时,一个好听的姓氏再搭配一个惊艳的名字,简直就是完美,所以,对于我们来说,
中国人的姓氏,是根的印记。它提醒着你的祖根在哪里,你的血脉从何而来。但是你可知,古人是怎么取姓氏?姓与氏有什么区别?姓氏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为何现在的姓氏,只见姓不见氏?今日,且听物道君为你介绍一二。温馨提醒:本篇文章较长,大约有5700字,
刘宋元嘉十年(433年),冬,寒风刺骨,万人空巷。在当时广州的“闹市区”中,一个长着二尺美髯的中年男子正感慨万分,仰天长叹。寒风刮过他沧桑的面容,随风飘来他残存于世间的最后一语:“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中年男子悔
地图告诉我们,哪些姓氏在中国的哪里最为集中。大家都来看看你的根在哪里?据估计,中国87%的人口都姓着百家姓中的姓氏,逾1/5的中国人姓李、王或张,总共超过2.75亿人。大多数中国姓氏都在中国境内有一个地理“基础”,这一点较少为人所知。一些有
近日,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发布了《2021-2022年全球电子烟产业发展趋势专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 过去三年,全球电子烟零售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国制造引领全球电子烟技术创新,热销200多个国家
中国古代,自汉朝至于唐朝,在历史长河中,先后涌现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冦冕相继,几百年久盛不衰。以下十二名门,足称古代望族。一、瑯琊王氏王导瑯琊王氏自汉朝博士谏大夫王吉,徒家于山东瑯琊,遂以郡望为名,号瑯琊王氏。崛起于三国、西晋,至东晋鼎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雪茄的大名,都知道古巴雪茄大名鼎鼎。但是,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种很少,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见过有人抽雪茄呢?阿吉总结了几点,正是因为这样你才没有见过。1雪茄在中国虽然非常的小众,但是总归还是有人抽的,抽雪茄的人往往有一个圈
中国前三十位姓氏之前三大父系基因列举及初析1、王:O-F3323(属O1b-1759),O-F8,O-F619,O-F3252、李:O-F3323(属O1b-1759),O-CTS335,O-F2733、张:O-CTS335(属O2-F46
中国远古时期姓氏的产生,跟氏族区分血缘关系、以及每个部落之间的图腾崇拜都有关,但是要把姓氏记录下来,文字就必不可缺了,部分史书记载,黄帝的左史官仓颉创造了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后,那些最古老的姓氏慢慢分出了别的姓氏,形成了“百家姓”。“百家姓
现在中国身份证上姓傅的多还是付的多?姓萧的多还是肖的多?姓阎的多还是闫的多?姓氏简化的问题便是引人注意的问题之一,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而随着简化字的一声令下,全国姓萧的人都纷纷化繁为简,成了“肖”的子孙,殊不知,萧和肖本是两个不同